• ISSN 2097-1370
  • CN 62-1222/K

过刊目录

  • 全选
    |
  •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编辑部
    2023,2(1): 1-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石窟寺保护

  • 贾甲, 蒋思维, 熊雅珉, 王奕, 高佩华, 王金华
    2023,2(1): 4-1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大足石刻大佛湾“卧佛”岩体裂隙渗水病害的渗流通道狭窄,渗流机制复杂,在我国南方地区砂岩质石窟岩体裂隙渗水病害中具有典型性。 本文从微观地貌及次级冲沟补给源特征、构造裂隙渗流特征精细分析、水平层面裂隙性质及渗流特点精细评估、软弱夹层延展及水理性质分析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对独立水文地质条件精细分区的分析方法,从补给源、各种渗流通道渗流特点及渗流作用、渗流病害与渗流路径的关联性、岩体裂隙渗流方式与组合特征、排泄特点等方面,构建了“卧佛”岩体裂隙渗水病害精细水文地质模型,为石窟岩体裂隙渗水病害渗流机制的评估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 柴鹏飞, 丁淑君, 刘洲, 吕晓菲, 李荣华, 王小伟
    2023,2(1): 16-2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敦煌莫高窟内存在大量水泥基材料,然而由于其珍贵的文物属性以及区域环境限制,采用传统方法无法对遗址地内的水泥基材料进行实验, 这为今后对其进行劣化监测、 使用寿命预判或去除等工作带来了挑战。 本研究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并结合扫描电镜、XRD 等方法,详细分析了第 335 窟洞窟内水泥地面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该洞窟内水泥地面的微观结构相对松散,力学性能均值为:弹性模量 E=12.9GPa,硬度 H=0.33 GPa,且已完全发生碳化趋于中性。 该结果表明,第 335 窟水泥地面微观力学性能较低,并且碳化导致 Ca(OH)2 和 C-S-H 凝胶大量消失,从而使其疏松产生表面脱落现象。 本研究为今后更好地监测或去除莫高窟洞窟内水泥地面提供了数据支持,并可为其他遗址地的保护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 壁画保护

  • 徐博凯, 文娟, 孙满利, 郭青林, 马千 , 胡军舰
    2023,2(1): 25-3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以麦积山第 80 窟原地仗为目标样,以石窟周边及根据经验选择的土样为对比样,通过矿物成分、色度、颗粒度、可溶盐含量分析,探讨了其差异程度。 结果发现,石窟周边土样与原地仗矿物成分差异较小,为 8.2%,但色度和颗粒度相差较大,分别为 3.1 和 17.8%;经验选择土样与原地仗相比,矿物成分差异浮动较大,为 6.6%~27.9%,色度差异适中,为 1.6~1.9,但存在 4.7 特异值,颗粒度差异相对比较集中,为 13.3%~16.2%,可溶盐含量均小于 1%。 “就地取材”选土并不完全适用,经验选土差异浮动较大。 石窟壁画地仗修复用土选择应在考虑“就地取材”的基础上增选邻近区域,通过仪器分析比对选择与原地仗最接近土样。 麦积山第80 窟的修复土样筛选中,下曲最为接近,建议选用。
  • 李博, 刘珈如, 申桂云, 何建斌, 郭宏
    2023,2(1): 33-4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关山辽墓位于辽宁省阜新市马掌洼,作为辽代贵族墓葬群,其墓葬壁画内容丰富,对于研究辽代契丹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丧葬习俗,以及我国墓葬壁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2020 年由于展陈需要,亟待进行壁画修复工作。 为此,利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激光拉曼光谱、X 射线衍射、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对关山辽墓门神壁画的颜料、白灰地仗层和颜料层胶结物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壁画使用的颜料均为矿物颜料,其中红色颜料为铅丹和铁红,黑色颜料为炭黑,黄色颜料为铁黄和铅黄,绿色颜料为石绿,颜料胶结材料为动物胶。壁画白灰地仗层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组成。通过对门神壁画制作材料与工艺特征的讨论,可以为后期壁画的保护修复材料筛选提供依据。
  • 保护材料与工艺

  • 温婧琦, 刘乃涛, 贺翔, InHee Go, 郭宏
    2023,2(1): 43-5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北京大渠墓葬出土彩绘陶楼质地精良,是反映汉代北京地区物质文化特征的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本研究采用差热-热重(DSC-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膨胀(DIL)等方法对北京大渠墓葬出土的彩绘陶残片进行分析,进而对陶器的烧成温度、烧制气氛、成型工艺等技术信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陶楼的烧成温度为 950~1100℃,烧制气氛为氧化气氛。 成型技艺主要是模塑法,成型特点为组件组装化和制作模块化,标志着汉魏北京地区陶楼生产模式已很成熟。 研究成果为研究陶楼制作工艺发展提供新资料。
  • 刘妍妤, 张晓东, 王春梅, 梁永斌
    2023,2(1): 57-6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素有“地下画廊”之称的嘉峪关新城魏晋壁画墓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发现,墓葬出土的彩绘画像砖为研究该时期的历史发展、社会生活及绘画技法提供了重要依据。 综合应用便携式 X-射线荧光(XRF)、拉曼光谱和数码显微镜等分析设备,对嘉峪关长城博物馆馆藏魏晋画像砖颜料进行无损分析。通过对砖画表面微观形貌的观察以及颜料元素与显色分子拉曼光谱的相互印证分析确定了砖画使用的白、黑、红、黄四种颜料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为:白色颜料主要成分为石膏和方解石,黑色颜料为炭黑,红色颜料为朱砂和赤铁矿,黄色颜料为钒铅矿、砷铅矿和钼铅矿。 研究工作还显示,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拉曼光谱技术的互补结合,可以准确鉴别砖壁画中使用的大多数矿物颜料,且在文物颜料成分鉴定方面体现了简便、快速、准确、无损等优异性能,研究结果为馆藏画像砖修复与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 文化遗产保护理论

  • 张晓彤
    2023,2(1): 69-7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已纳入国家规划层面,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和文物领域科技应用水平,带动解决重点难点和瓶颈问题,是支撑引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而伴随着文物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则应该成为顶层设计、科研实践、保护利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文物保护领域专利成果的研究,从定量评价的视角重点反映了国内外文物保护材料专利成果趋势、区域分布、专利质量、运营、法律信息以及国内发明人排名等实际情况,并通过标引直观呈现了文物保护材料专利研究的集中分布方向;同时显示了文物保护工艺、集成技术、装备、虚拟修复等专利申请和专利权人概况。 为科研实践方向的选择提供了借鉴,为使用者规避侵权风险,更重要的是为加强文物保护科技创新领域专利应用、技术合作、成果转化提供了基础信息支撑。
  • 杨小菊, 于宗仁, 郭青林, 陈松丛, 张文元, 武发思
    2023,2(1): 80-9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和 Web of Science(WOS)收录的石窟寺及古代壁画研究文献(1908—2022 年)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定量和可视化角度揭示了该领域研究进展和热点。 结果表明,CNKI 和 WOS 数据库中发文量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增长期,近 10 年年度发文量迅速增加,意大利和中国发文量名列前 2 位,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国家及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排名靠前,欧洲发文质量普遍高于亚洲;CNKI 中发文集中在《敦煌研究》和《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等期刊,“Journal of CulturalHeritage”在 WOS 中发文最多,也涉及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及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期刊;CNKI 中涉及学科主要为考古学、旅游及宗教等,WOS 中为分析化学、光谱学及材料科学;研究机构国内以敦煌研究院和兰州大学为代表,国际以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机构为主;CNKI 中 TOP10 作者多数来自敦煌研究院,WOS 中西班牙作者发文数量多、质量高;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主要资助机构,欧洲委员会、西班牙政府基金资助力度大;CNKI 中“石窟寺”、“莫高窟”、“文物保护”、“壁画”及 WOS 中“壁画”、“颜料”、“拉曼光谱”等是研究热点。 未来研究将聚焦风险监测、防风化、水害治理、生物损害防控等方面,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旨在保护理论、保护材料、关键技术、标准规范和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
  • 遗址考古

  •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2023,2(1): 99-11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宁夏贺兰山东麓古代文化遗存较为丰富,以西夏时期的遗存最多。 2017 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进行贺兰山东麓古代文化遗存考古调查过程中发现了 3 处西夏时期的佛教寺院遗址, 基本弄清了遗址的性 质、形制与规模,这对于研究西夏时期的建筑布局、寺庙特点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2024年
  • 第3卷 / 第2期

2022年创刊,季刊

主管单位: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敦煌研究院

编辑出版:《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编辑部

主编:苏伯民

ISSN 2097-1370

CN 62-1222/K

信息资讯 更多+

邮政订阅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