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7-19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局指导,复旦大学、《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编辑部及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主办的“石窟寺水害精细探测与防治学术研讨会”在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顺利召开。来自宁夏自治区文物局、原州区、全国各大石窟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编委及编辑部工作人员近八十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承办方为原州区文化旅游广电局、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支持单位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会专家针对石窟寺水害精细治理与利用高新技术探测与防治水害等方面等问题作专题学术报告,共同探寻研究深层次问题,为全国石窟寺水害治理作出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开幕式由复旦大学王金华教授主持。中共原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樊勇致欢迎辞,原州区副区长曹国祥就须弥山石窟大规模保护修缮工作做了介绍,对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图1 复旦大学王金华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进行了专题学术报告会。学术报告会分为三场,分别由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兰立志总工程师、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严绍军研究员、兰州大学谌文武教授三位专家主持。
第一场学术报告会由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兰立志总工程师主持。兰州大学谌文武教授做了题为《甘肃典型石窟渗水机制与水害防治技术研究》的报告,为大家分享了甘肃典型石窟寺水害的特点和最新的防治技术研究;上海大学黄继忠教授的报告《我国石窟寺水害防治技术研究综述》详细介绍了石窟寺中的水害来源和治理,得出治水治理不当的根本原因是来源不明,机理不清。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严绍军研究员的报告《乐山大佛砂岩水岩作用机理与水害模型》中提到要对乐山大佛水岩作用机理研究、慎重开展大佛水害治理的观点。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窦彦工程师的《须弥山石窟水害勘察与防治技术研究》报告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须弥山石窟水害勘察与最新防治技术研究的进展以及技术利弊的分析。
图2 学术报告会现场
第二场学术报告会由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严绍军研究员主持。龙门石窟研究院马朝龙主任的《龙门石窟日常保养维护中的水害与治理》报告详细介绍了龙门石窟的水害与治理,提出了龙门石窟治理的主要措施。中铁科研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王逢睿院长的《寻踪觅迹 探源溯流——石窟水害探测技术的跨界实践》报告中认为裂隙渗水的重要前提渗流通道及渗水来源精细探查。吉林大学冯晅教授的报告《石窟岩体裂隙渗流网络地球物理地-井-崖差分高精度探测技术研究》提出多种与地球物理相关的石窟寺水害治理的新技术、新成果。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符贵军副研究员的《石窟岩体水害防治对策研究——以大足石刻为例》报告分享了大足石刻的水害与防治最新成果。
第三场学术报告会由兰州大学谌文武教授主持,大足石刻陈卉丽主任、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高工李彬、中国电建集团高工麻润杰等3位专家学者就大足石刻水害防治实践、大足石刻北山摩崖造像北段水害勘察及治理试验、径向水平孔技术在石窟水害治理中的试验研究等提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石窟寺实践经验。
图3 学术报告会现场
学术报告会结束后进入专题讨论答疑环节,兰立志,黄继忠、谌文武、严绍军、闫宏彬等专家围绕对会代表提出的“石窟寺保护究竟要不要保护” 、“石窟寺水害治理到什么程度”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答疑和互动研讨。
图4 与会专家交流答疑
学术交流会结束后,敦煌研究院编辑部副主任丁得天代表主办方向参会、承办方及各位同仁致谢!向与会专家和六位编委汇报介绍了《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的期刊创办和运行相关情况,以及当前新刊的办刊理念和栏目,同时向各位与会专家推介、约稿。
图5 丁得天介绍《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概况
复旦大学王金华教授在学术研讨会结束后对本次研讨会做了总结,认为本次研讨会紧紧围绕石窟寺水害精细探测新技术、新方法,是我国石窟寺水害防治技术研究及我国石窟寺水害防治经验与示范案例研究的专题会议,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专题探讨和交流,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图6 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文/图 刘阳 丁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