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日-30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生态学大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有共计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600余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3000名生态学专业学术研究人员参加了大会。与会专家立足于国家需求,围绕生态学学科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探讨。
图1 生态学大会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中国科学院院士邵明安、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中国科学院院士朴世龙、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欧阳志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领导等出席了本次会议开幕式。郭华东、 陈保冬等10位科学家作了“生态环境类可持续发展目标大数据评估与思考”、“丛枝菌根真菌在退化土壤生态修复中的作用”等大会特邀报告。
本次大会组织了“11.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等45个专题分会场和“论坛01.生态科普研究、实践与创新,论坛02.第三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托举论坛”2个专题论坛,共安排了635个学术报告,164幅学术墙报,收录电子摘要1065篇。会议期间还举办了生态学研究相关设备、书籍、期刊及重要科研成果展示。
敦煌研究院杨小菊副研究馆员参加了 “13.土壤生态过程与生物土壤结皮”分会场研究生论坛,提交“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生物土壤结皮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会议论文摘要。并就是否可借鉴防风固沙的成功经验,从不同生境岩土文物中分离、培养能够增强文物表面抗风蚀、雨蚀能力的物种资源,并利用生物结皮拓殖来减轻或抑制文物表面风化,以及如何在符合文物保护准则的前提下,形成完善的实施工艺和对生态系统健康影响的完整评价体系等遗址保护关键科学技术热点问题,与国内知名生物结皮研究专家展开了探讨、交流,以期为岩土文物科技保护新材料挖掘和新技术研发提供指导。
(文/图 杨小菊)